欢迎光临苏比克国际贸易(山东)有限公司官网!

基础知识

2021-08-20

一、消化系统

       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,包括口腔到肠的整个管腔和消化腺,承担着食物的消化、营养吸收、转运的功能。

       婴儿生长发育快,代谢旺盛,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多,而消化功能不成熟的矛盾,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,尤其是婴幼儿阶段。

包括:消化道(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肠和大肠)和消化腺(唾液腺、胃腺、肠腺、胰腺、肝脏等)。口腔到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;空肠及以下称为下消化道。

1、婴幼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

(一)口腔:婴儿口腔小、舌短而宽、舌系带固定有利于吸吮,唇肌和两颊脂肪垫发达,有助于吸吮乳汁。新生儿的粘膜比较薄嫩,血管丰富,唾液腺发育不完善,唾液分泌很少,所以口腔粘膜比较干燥,易受损伤,合并细菌感染,会厌功能不全容易出现呛奶。3-4个月婴儿唾液分泌开始增加,5-6个月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多。因不能及时吞咽分泌的唾液,常出现生理性流涎。

(二)食管:食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,一是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腔进入胃;二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。

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,弹力纤维和肌肉发育不全,食管壁粘膜中的腺体比较少,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,调控能力比较差,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,发生呕吐。

(三)胃: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置,容量小,大概在30-60ml,3个月时为100ml,1岁时增大到250ml左右。新生儿和婴儿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,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,神经调节差,易引起幽门痉挛发生溢奶和呕吐现象。再加上胃液、胃蛋白酶分泌不足,易发生消化不良。

(四)肠及肠道菌群:婴儿的肠道相对成人更长,相当于身长的6倍(成人4.5倍),更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。婴儿的结肠相对较短,不利于吸收水分而使大便不成型,排出快,所以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些,不成型多一些。

从肠道的发育角度来说,婴儿容易出现胃-结肠反射,是因为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,进食的时候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,或吃完就拉,显得大便次数,这就叫胃-结肠反射。

     婴儿的肠系膜长,很柔软,肠系膜下的组织较松弛,肠壁固定差,容易出现肠套叠和肠扭转。婴儿肠壁薄,通透性好,屏障功能差。肠内的毒素,以及消化不全的产物、过敏源等,可以经过肠粘膜进入体内,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。

肠道菌群——生后出现,肠道有益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的作用,抑制有害菌生长、增强免疫。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为主,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以大肠埃希菌为主;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,当饮食异常、感染、受凉、使用抗生素等导致菌群失调, 引起消化功能紊乱。

肠道是人体最大细菌库、微生物种群500余种,数量10万亿以上,重量1.5公斤左右; 肠道是人体最大、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,能分泌出50余种调节胃肠功能的激素和酶;

     肠道被喻为人体的“第二大脑”,肠道不舒服会影响人们的情绪,95%的5-羟色胺(能使人体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) 在肠道产生。

• 人体95%以上的营养靠肠道吸收;

• 人体70%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;

•80%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

•95%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

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“所有的疾病始于肠道”,他认为疾病是环境因素、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结果,并认为所有的疾病都起源于肠道。

日常如何保养肠道?

平衡饮食

合理使用抗生素

补充益生菌

给益生菌补充有益的粮食

(五)肝脏:婴儿的肝脏相对较大,但是肝功能不成熟,容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,比如缺氧、感染、药物中毒,都可以使肝细胞发生肿胀、脂肪浸润或变性坏死,容易纤维增生而肿大。由于肝细胞再生能力强,不易发生肝硬化。另外婴儿的胆汁分泌较少,会影响脂肪的消化。

      新生儿的肝脏还有特殊性,因为刚出生,肝脏酶系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,可以发生一些病理现象,比如黄疸、灰婴综合征、酪氨酸血症等。

(六)胰腺:胰腺和消化功能有关,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大功能。内分泌指的是分泌胰岛素,参与调控糖的代谢;外分泌指的是分泌胰腺的液体,胰蛋白酶、胰脂肪酶、胰淀粉酶。这三种胰腺酶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活性都很低。对蛋白质、脂肪的消化功能都不完善,容易发生消化不良。所以对于3个月内的婴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。

婴幼儿生长发育快、代谢旺盛,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多,而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、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,很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,尤其是婴儿期。

知识延伸:益生菌基础知识。

消化酶和益生菌的区别

(1)来源不同

(2)作用不同

(3)特点不同